首页 资讯 正文

成都:用文明底色绘就城市发展最美画卷|成都发展

体育正文 58 0

成都:用文明底色绘就城市发展最美画卷|成都发展

成都:用文明底色绘就城市发展最美画卷|成都发展

封面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罗田怡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(de)底色(dǐsè),也是城市的潜在气质,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。5月23日,全国(quánguó)精神文明建设(jiànshè)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,成都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——作为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城市代表、中西部唯一副省级城市,成都连续6届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”,展示着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的“成都样本”。 数字背后是温度,荣誉之中见担当。在第七届(dìqījiè)创建周期中,成都交出了一份亮眼(liàngyǎn)的成绩单:简阳首次跻身“全国县级文明城市”行列,10个村镇获评(huòpíng)全国文明村镇,20个单位荣膺全国文明单位,4个家庭当选全国文明家庭,3所学校跻身全国文明校园行列,数量稳居(wěnjū)全国前列,这些数据彰显着成都在精神文明建设(jiànshè)道路上的坚实足迹。 从锦江之畔到龙泉(lóngquán)山脉,从繁华都市到乡村田野,成都正以“为民惠民靠民”的初心和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理念(lǐniàn),织就着(zhe)一张覆盖全域的文明网络,让文明之花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绽放。这座拥有(yōngyǒu)4500多年文明史(wénmíngshǐ)的城市,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着文明与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篇章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 崇州(chóngzhōu)五星村。图据今日崇州 打造文明村镇(cūnzhèn)的“成都样本” 当文明之花在(zài)田野间绽放,成都正以一幅幅生动的文明村镇建设图景,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深刻内涵(nèihán)。 漫步于村间田野、乡里院落,和美乡风映入眼帘(yìngrùyǎnlián)。在成都,文明(wénmíng)实践“村村行(xíng)”调研活动已成为常态,社科领域专家导师、项目策划师、城市社区文明实践专管员(zhuānguǎnyuán)、高校学子组成的“城乡共创团”深入乡村开展调研,用脚步丈量着文明实践的深度与广度。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截至目前(mùqián),成都已在全市1294个(gè)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(shíjiàn)站,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1个、农家(社区)书屋1801个。这张覆盖城乡的文明实践网络,让每一个村落都有了精神文明(jīngshénwénmíng)建设的“根据地”。 文明村镇建设,环境整治是基础。成都以(yǐ)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创建文明村镇为(wèi)抓手,开展农村“五清”行动,让(ràng)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、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6.2%、5G网络(wǎngluò)覆盖率达97%——这些数字背后,是成都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坚实步伐。 在(zài)简阳,这座刚刚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列的(de)“蜀都东大门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创建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。不变的是“为民情怀”——45条背街小巷、90个(gè)老旧小区一键焕新,3200个新增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题。变的是治理“脑洞”:“1+10+5+N”工作(gōngzuò)法让各部门高效联动,“周督查(dūchá)+三色预警”让问题(wèntí)整改有了“进度条”。 从(cóng)“破旧散乱”蝶变为“全国最美休闲乡村”,崇州白头镇五星村的文明密码藏在山水和弦里。“三生融合”绘就16.9万平方米(wànpíngfāngmǐ)新型社区(shèqū),村民入住“画里家园(jiāyuán)”;70余家民宿串成“慢生活”产业集群,吸引50亿元投资,年迎游客超4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(tūpò)8000万元,村民收入从4000元跃至4.5万元。“四会联动”、每月(měiyuè)“新老村民恳谈会”调出融合幸福味。 都江堰石羊镇把(bǎ)文明创建酿成“田园诗”。全国首家农民(nóngmín)诗社柳风诗社,携手在地花蕊夫人文化,举办诗歌节、旅游季等文化活动,惠及1.15万(wàn)人次。网红(wǎnghóng)“猪圈咖啡”年吸客20万,“扫把革命”扫亮村容,微网实格织密(mì)治理,56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。当川西音乐林盘飘出民谣,400余位身边榜样传颂佳话。“诗歌之乡”用文化、产业让(ràng)全国文明村镇标识熠熠生辉。 “城乡共创团”深入乡村开展调研。图据文明(wénmíng)成都 让文明浸润孩子们(men)的成长路 文化(wénhuà)是一座城市的(de)(de)灵魂,家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。每天清晨,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的孩子们都要走过一条(yītiáo)特殊的“最美上学路”。这条以熊猫(xióngmāo)文化为主题的道路,设置了12处文化墙绘、8组景观小品,日均(rìjūn)服务师生2000余人次,成为环境育人的鲜活样本。在这里,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触摸到的温暖现实。 在成都,校园文明(wénmíng)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环境美化上,更(gèng)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。各地各校结合(jiéhé)地域文化特色,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,推动文化自信在校园中生根发芽。 如果说校(xiào)园是文明的摇篮,那么家庭就是文明的根基。成都深化家庭教育(jiàoyù)体系建设,构建起“1个总校+23个分校+2018个子校”家长学校三级体系,聘任权威教育专家300余名,开展(kāizhǎn)主题活动1000余场(yúchǎng),累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超(chāo)10万次。这个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网络,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专业的指导和服务。 家庭育人(yùrén)更显活力,130 万家庭参与“蓉城家长季”;石室联合中学连续20年开设系列课程,让“校园文明”向家庭社会延伸;“蓉城好家风(jiāfēng)”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(fēngqì),涌现出一家三代人开启家庭公益事业近20年的李婷华家庭,个人出资修路、帮助失亲青少年完成学业的刘端元(yuán)家庭等一个个(yígègè)“文明家庭”典范;金堂县(jīntángxiàn)“蜀葵花开·和美家风”社区教育(jiàoyù)品牌项目,汇聚社会各界力量,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(jiànkāngchéngzhǎng)。文明家校的辐射效应层层扩散,勾勒出全域育人的温暖图景。 从“最美上学路”到“蓉城(róngchéng)好家风”,从校园(xiàoyuán)文明到家庭和谐(héxié),从个体修养到社会风尚,成都正在用文化的力量铸就城市的灵魂,用文明的实践书写时代的答卷。 中超球赛(qiúsài)公益看台。图据文明成都 榜样(bǎngyàng)力量点亮文明之光 在成都,榜样不是高高在上的(de)偶像,而是身边可学可做的标杆。第八届四川省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、国家电网(guójiādiànwǎng)四川电力(成都金牛)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王从亮,20年来“泡”在社区(shèqū),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帮助,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“贴心人(tiēxīnrén)”。 数字(shùzì)最能说明问题,目前,成都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(dàodé)模范4人(rén)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、四川省(sìchuānshěng)道德模范35人、成都市道德模范368人(组(zǔ)),入选“中国(zhōngguó)好人”213人(组)、“四川好人”529人(组)、“成都好人”1450人。成都共培育出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(shàonián)”3人、四川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21人、成都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358人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成都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深厚积淀和不懈努力。 不仅如此,成都市还创新机制,启动“平凡之善·蓉城之光”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(huódòng),邀请市民、网友一起发现并(bìng)记录发生在身边的(de)细微而温暖的感人故事。 绕城高速(gāosù)上,多辆过路货车“教科书式”接力扑灭起火的(de)小货车,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;锦江河畔,叔侄(shūzhí)俩纵身一跃,救起八旬老人,诠释(quánshì)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;温江“谭米线”,汇聚爱心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免费的“暖心餐”,体现了商家的社会责任。 这些(zhèxiē)故事虽然平凡,却蕴含着巨大的(de)精神力量(liàng),文明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,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生活实践。目前,“平凡之善·蓉城之光”暖心故事宣传活动已挖掘暖心故事1600余件,全网点击量累计(lěijì)超过6亿。 文明成都,温暖你(nǐ)我。市文明办联合市体育(tǐyù)局、成都蓉城足球(zúqiú)俱乐部(jùlèbù)创新打造中超球赛公益看台品牌活动,邀请2万余名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(hǎorén)等先进典型和环卫工人、快递外卖骑手、社区志愿者等基层劳动者登上“最美看台”,培育健康向上体育风尚,打造了“温暖成都”鲜明标识。 当榜样力量(lìliàng)成为城市的(de)(de)精神标识,当道德建设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,成都正以其独特的实践经验,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成都样本”。
成都:用文明底色绘就城市发展最美画卷|成都发展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