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脉源流 心有所归——河北邢台优化文旅供给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

体育正文 142 0

一脉源流 心有所归——河北邢台优化文旅供给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

一脉源流 心有所归——河北邢台优化文旅供给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

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(sānzhōngquánhuì)精神·中国式现代化】 光明日报(guāngmíngrìbào)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闫丽静 “许你一眼井泉上善若水,许你太行入怀路转峰回……百(bǎi)泉水,流过(liúguò)了谁,一脉源流心有所归三千五百年……” 夜幕降临,《百泉之约(zhīyuē)》悠扬的(de)旋律响起,百泉湖公园广场上,人们翩翩起舞。“泉是(shì)(shì)全村人的命根儿。”63岁的张花芬是河北省邢台市百泉社区党支部原(yuán)书记,她告诉记者,从前社区居民喝百泉水、吃百泉藕,百泉湖的鱼虾格外鲜;现在,百泉以新的面貌融入群众生活。 邢台人对泉有着深沉的(de)情感。 邢台被誉为“百泉之城”,是八百里太行山沿线城市中,唯一一个整体(zhěngtǐ)建构在碳酸盐岩地质结构(jiégòu)上的城市,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“平地群泉涌”的太行泉城(quánchéng)。在这里,水涌百穴、甘露争溢,千年泉脉滋养了邢台因泉(yīnquán)而城、因泉而名、因泉而兴的独特气质和(hé)厚朴善美、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。 近年来,邢台市(xíngtáishì)实施文化兴市战略,立足建设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挖掘(wājué)利用历史(lìshǐ)文化和泉水资源,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(jīzhì),形成“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”的文旅主体框架,好(hǎo)生态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为经济发展赋能。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,邢台正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。 游客泛舟达活泉湖。 白瑞英摄/光明(guāngmíng)图片 邢台城区坐落于太行山东麓,地势西高东低,西部山区的大量降水(jiàngshuǐ)、地表水渗入地下,而(ér)邢台城区及周边地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盆状地质单元,能够储存住地下水。受地质压力作用,泉水从“薄弱点”喷涌而出(érchū),形成(xíngchéng)了华北地区罕见的泉水密集分布区。 大大小小(dàdàxiǎoxiǎo)的泉眼又形成多个泉群,其中城北的达活泉泉群、城南的百泉(bǎiquán)泉群最为著名。 城南的百泉(bǎiquán)(bǎiquán)泉群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北厂村和百泉社区之间,多个泉眼泉水形成百泉湖,向北汇入七里河。张花芬回忆,20世纪70年代之前,百泉流域水稻遍野,碧波万顷,鱼、虾、蟹是(shì)百泉湖畔百姓的寻常美味。百泉酥鱼至今仍(réng)是家家户户(jiājiāhùhù)的佳肴,秘制料包传承了百年。 然而,随着城市扩张及经济发展,用水量急剧增加,地下水开采严重超过(chāoguò)区域承载能力,使得地下水位不断下降。从20世纪(shìjì)80年代起,一处处泉眼相继(xiāngjì)沉寂。 近年来,邢台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采取节水、引水(yǐnshuǐ)、调水(diàoshuǐ)、补水、蓄水等综合措施(cuòshī),不断探索河湖管护及补水机制,最大限度减少地下水开采。 夏争(xiàzhēng)时,农事忙。5月22日,在南和区和阳镇左李召村的(de)麦田里,种植大户要立强正使用喷灌(pēnguàn)设备给小麦浇水。“这是收割前最后一水。”他指着田间的灌溉系统介绍:“过去浇地全靠抽地下水,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低。现在不仅改用(gǎiyòng)再生水,还上(shàng)了喷灌,节水30%。” 在农业节水方面,邢台市积极发展节水农业,实施季节性休耕、旱作(hànzuò)雨养、高效(gāoxiào)节水灌溉等项目,并积极推广节水作物。“同时,我们加强地表水动态(dòngtài)监测和调度管理(guǎnlǐ),优化灌区供水网络(wǎngluò),通过完善(wánshàn)干支渠系防渗改造等举措,确保全市10个重点大中型农业灌区地表水用水稳定供应。目前,灌区春灌水量及灌溉面积远超去年同期。”邢台市水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平介绍。 工业节水方面,邢台市共建成69家市级以上节水型工业企业,通过循环(xúnhuán)用水、中水回用等举措,实现水资源(shuǐzīyuán)高效利用。“目前(mùqián),邢台市年(nián)均引调(yǐndiào)外来水量约5.7亿立方米,年均生态补水约2.6亿立方米。”王平介绍,全市21条河道全部有水,综合施策(shīcè)有效涵养地下水(dìxiàshuǐ),地下水位持续回升(huíshēng)。社会节水成效明显,2024年,邢台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5%的情况下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.5%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3.4%。 游客参观银沙泉。邱洪生摄/光明(guāngmíng)图片 经过一套“节(jié)、管、调”并举,“引、蓄、补”发力的组合拳,自2021年(nián)8月至今,百泉等16处泉眼陆续复涌、持续喷涌,日出水量超5.6万立方米。达活泉泉群、百泉泉群与城区主要水系(shuǐxì)相连(xiānglián),形成“活水绕城”的生态格局。 在(zài)构建太行泉城泉水(quánshuǐ)空间体系中,邢台(xíngtái)注重以自然(zìrán)风貌和古城历史发展为基础,体现山、泉、湖、河、城特色。在保护泉眼、泉水的基础上,加强城市与泉水、人与泉的互动体验,建设环绕泉水、串联公共节点的泉道(dào)、城市文化步道,将泉水空间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,与城市片区一体化发展。 七里河是横穿主城区的(de)国家级水利风景区,沿线分布的10处泉眼,和沿线的公园(gōngyuán)、游乐场(yóulèchǎng)、特色商业街区、滩地游园,一起构成百泉泉域景观。 42岁的(de)李敏(lǐmǐn)是一位骑行(qíxíng)爱好者(àihàozhě),七里河北岸健身绿道是她最钟爱的骑行路线,“绿道一侧是碧波荡漾、鱼翔浅底,另一侧是姹紫嫣红、鸟语花香,每天早晨来这儿骑行,全天能量满满。”这条健身绿道已成为各类骑行赛事的主赛道,入选河北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。 达活泉湖、狗头(gǒutóu)泉湖、百泉湖、襄湖、邢泽湖好比五座天然氧吧,绕城区镶嵌。河湖风景串珠成链、水系(shuǐxì)连线成网,形成一个个便民宜居的(de)“亲水圈”,让治水成效可观、可触、可感。 百泉(bǎiquán)鸳水旅游(lǚyóu)度假区就是依托百泉湖(quánhú)、狗头(gǒutóu)泉湖而建。“狗头泉湖和百泉湖像鸳鸯的两翼,它们中间的七里河像鸳鸯的脊背,从高空俯瞰形似鸳鸯,故而称为‘鸳水’。”百泉鸳水公园接待部负责人陈宗威介绍。 如画的(de)环境,美好的寓意,使这里成为浪漫出游目的地。“五一”假期,邢台市首届百泉鸳水婚俗文化艺术季开幕,身着(shēnzhe)汉、唐(táng)、宋、明等朝代(cháodài)婚服的“新人”,以展演的形式传播华夏婚俗文化,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礼。除此之外,邢台还推出“泉心泉意·爱在邢台”主题线路,打造充满(chōngmǎn)幸福与甜蜜元素的旅游景点。当婚恋遇见文旅,“甜蜜经济”已然成为邢台又(yòu)一张名片。 为进一步丰富文旅体验,邢台市在“五一”前推出“萌趣邢程”亲子(qīnzǐ)游线路。走进百泉(bǎiquán)鸳水旅游度假区的海洋乐园,穿行超广角海底隧道,可观赏2万尾全球珍稀鱼类,孩子们争相到蓝鲸堡(bǎo)儿童乐园游玩,体验人鱼共舞等亲水(qīnshuǐ)项目。 依托河湖泉景观,邢台还推出“泉城游”精品线路。“五一”假期,游客范晓华(fànxiǎohuá)乘坐(chéngzuò)免费“百泉之约”城市旅游巴士,观赏了太行泉城景观。在七里河北岸的华庄泉,她品尝了太行泉水(quánshuǐ),“泉水甘甜,听导游说富含10多种(duōzhǒng)微量元素呢。”她特意接了一大杯带走。 通过打造重点文旅项目,完善(wánshàn)配套服务要素,开展特色文体活动,邢台(xíngtái)文旅吸引力显著提高。“现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到了3天,团队(tuánduì)游占比提升30%。”邢台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(sūnzhì)坚说。 狗头泉湖秀美风光。 谢攻摄(shè)/光明图片 随着水生态保护与修复(xiūfù)工程持续深化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。河湖泉景观,支撑起“太行泉城、美丽邢台”城市品牌(pǐnpái),也给身处其中的(de)人们带来更多发展机会。 在邢台城区的16处泉眼中,有一处飞龙泉,它所处(suǒchù)的1979邢襄创意小镇,是80后卢立军打造的文艺(wényì)青年打卡地标。 2024年,卢立军回乡创业,爱好(àihào)艺术的她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位于(wèiyú)城市主城区的老厂区。“这里原本是(shì)无人问津的工业遗址,起初我看中的是这里保留的苏联风格的老厂房(chǎngfáng)。没想到,厂房里隐藏(yǐncáng)着一处出水量很大的泉眼。”卢立军说,经过修复泉眼、打造水系景观,“飞龙在天,天上看泉”的独特景观成为这里的文化IP。 “每个来小镇(xiǎozhèn)的客人,都必去参观飞龙泉。”卢立军说,小镇定位(dìngwèi)是“文艺青年打卡(dǎkǎ)地标+宝藏店铺+活动市集”。目前,已入驻店铺60多家,各式各样的“宝藏小店”构成多层次、差异化的商业体系(tǐxì),吸引众多年轻人。 以生态(shēngtài)环境为基底,邢台致力于打造(dǎzào)近悦远来、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,让生态优势、资源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(fāzhǎn)优势。以做大做强做热中心(zhōngxīn)城区为牵引,一方面,加快建设以历史文化游为核心的邢州古城片区和(hé)以生态休闲游为核心的百泉鸳水片区。另一方面推进高铁辐射区建设,打造区域联动发展平台。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的社会氛围,以更多“小切口”“邢字号”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(yōuhuà)。 “太行泉城、美丽(měilì)邢台”的城市品牌如同一块磁铁,吸引各方人流走进这座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、古老而(ér)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。 在深圳打拼10余年的邢台人杜飞雪,2023年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建在了家(jiā)乡。“最终选择邢台,不仅是出于乡土情怀,更是(gèngshì)看中这里优质的环境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。”杜飞雪说。通过以商招商,先后(xiānhòu)有17家深圳企业(qǐyè)落户邢台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。 从(cóng)“雁南飞”到“凤来栖”,正是邢台越来越富有吸引力的证明。2024年,邢台市接待游客5482.31万人次,同比(tóngbǐ)增长(zēngzhǎng)20.76%;实现旅游收入549.15亿元,同比增长23.3%;全市企业数量增速全省第一,地区(dìqū)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5%。 《光明日(rì)报》(2025年05月28日 05版) 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(guāngmíngrìbào)》
一脉源流 心有所归——河北邢台优化文旅供给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